Skip to content

問答開示

一念蓮華︰中陰度亡(五)


智敏慧華上師教育基金會

2023/09/27

臨終助念與中陰助念④

大眾應抓住每一分鐘安住於不動體性,時時返聞、覺照自己的真心是否不動。若能時時心契本空本寂,則自然能放下我執;反之,如果眼所見、心所想、身所觸都不離我見,則我執堅固。唯有時時心住法界體性——本空本寂,或者於空性中起大悲力用,恆時持咒放光度生,住心於如幻利益有情,則我執逐漸淡薄;因緣成熟時,就可豁然契入大空體性。

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亦是如此道理。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忽然「能念的我」、「所念的佛」皆空,即為「能所一如」,花開見佛。所顯之佛,或為法身,或為報身。如果平日念佛,住念於自性彌陀,則所開顯為體性之空寂。若念佛時,恆住於彌陀聖像,則感阿彌陀聖像現前;現前之相貌與平日所見之畫像、塑像會有所不同,而是在大圓光中的各色光明裡顯現彌陀光蘊聖像,十分莊嚴、光耀、殊勝。這就是念佛念到虔誠時,所感見二種佛相現前——或為法性空寂、光明之相,或為佛身莊嚴、勝妙之相,更進則現淨土無盡莊嚴。

釋尊曾於《維摩詰經》中開示︰「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故知心若清淨不住、不染六塵,則光明淨土當下現前,即穢土而不異淨土。從初時短暫現前,乃至恆常現前,即娑婆而成淨土矣!

本門助念團助念的對象,大多為修顯宗淨土法門者或是一般學佛者,密宗行者較少。無論其修持深淺,都應當助他眼見、耳聞、心想無非是彌陀與淨土,令他最後一念住於極樂佛土,則必能往生。

恭錄自 諾那.華藏精舍出版《華藏世界》第29期〈八十四年二月十八日桃園助念團共修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