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緣起
《圓覺經》上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憨山大師解釋︰「一切如來成佛本起之因地,更無別法,皆依此圓覺自性之光明,還照寂滅清淨之覺體相,即性體也。以此圓滿照徹無遺,則無明永斷,圓證法身,唯此一法而已。……然修斷之方,皆依圓覺自性之智光,還照寂滅清淨之心體,故曰『圓照清淨覺相』。以自性光明一照,則無明頓破。故曰『永斷』。此實成佛之秘訣、頓悟頓證之妙門,為如來因地之法行。」

2.方法
⑴ 照
(傳「明月觀」,從略)
剛剛是講攝萬(妄)念要用「照」——照了一切境,一切有情、事相,都如夢幻。「照」的方法,不論是初修、老修,鬼神、天人、天王,已開悟或成就者,都是用此「照」的方法。別好高騖遠!即使成佛,亦是在虛空中恆寂恆照,非寂非照。「恆寂恆照」,尚有寂照之執著,故加上「非寂非照」,將寂照之執著掃除掉。當一個人能如此精勤時,時時刻刻,心心念念,一切時、一切境、一切處,都如此「照」時,並依昨天所傳之法那樣修時,即能很快就有覺受,很快得到傳承的加持,自己就有現量之境界。這是一般人所見不到的、所覺不到的覺受。
為何如此「照」,如此不住,即能有如此覺受呢?(有仁者答︰「是不是體性本具故?」﹝因安住本體故﹞)對!對!六根不放逸,六根不染六塵時,自然返本歸元故。第一個覺受——如此照時的第一個覺受是︰自己會覺得十方傳承諸佛的法流,不斷不斷地灌注自己的身心;或是看見前面虛空中,有種種光明,像一點一點的、一片一片的、一塊一塊的,或者閃閃發光的,或者住著不動,或者其他種瑞相等。然修到此,不要執著!一切皆幻相,皆是八識之幻跡——都是阿賴耶識中之習氣的幻相。此時之心態應如何呢?(仁者答曰︰「應住於體性上,不著於光明上。」)對!對!哦,你們了不起,都是大菩薩下來的(師父讚曰)。
不管任何境界現前,都應住於不動之體性上。能如是,即如《楞嚴經》上所說之五十個陰魔,都不能障礙。
住於不動之心體上,又如何住呢?(大眾默然而聽)
⑵ 如何住於不動之心體上
不外乎我們的思想不向外馳求——不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上轉,不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上住,就不被六塵所侵,也不被空有所住。是用自己的心,去想那不動的體性,那無形無相的體性。要知︰此時雖思想,但此思想不染六塵、不住空有,即是「覺」,即是智慧。以此「覺」去照了不動之心體,去想那不動之心體;或者,更進一步,只要不住在六塵上,即能住在覺體上。記住︰不住在塵識、不住於空有上,此時即使沒有去覺照心體之念,只要明明了了,它亦就是覺智。因為人仍然無法不住於六塵,人的思想無法空下來。無法不染著六塵,故要去觀想、觀照體性。要觀照心月,要心月升高照了一切相、一切念,一切情世間、器世間,都是虛幻。既知一切虛幻,那「真心」何在?不虛妄的是什麼?即是不動之心體——清淨覺體、真如妙心。故種種光相現前時,都能安住如是不動心體,則心光自然乍現,一念頓證無生法忍。
恭錄自 諾那.華藏精舍出版《華藏世界》第18期
時間︰民國七十八年四月九日(農曆三月初四日)清明節閉關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