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過程中,先賢的覺受,也是個人的體認︰
1.輕安
如浮雲(法本上有)。
2.不執著
心一天天地不同,一月一月地進步。對於世間之恩怨、愛惡,更加不執著;對因果更加虔信,不會起一個念去傷害眾生。會忽然痛哭流涕或者喜極而泣等,這都是過去之宿業(障)牽動,無明、煩惱現前。這些,我們都要耐得過。
3.對恐怖之心慢慢變淡
恐怖,乃起於對色身的執著。慢慢地無我,即能達此。

4.覺照力加強
對「照」會慢慢地深入,「照」的力量會慢慢地充沛。不信佛的人,是不知去照了;而信佛法的人,能於境來時,本來會起貪瞋癡慢妒的,本來要起分別的,他就會提醒自己︰不能起瞋恨、不能起愛惡心、不能起染著心。然而,力量畢竟微弱。慢慢地修持,這個力量就會增大,即可一再地提醒自己不瞋、不恨、不怒、不執著,不分別、愛惡、取捨。進一步是稍微提醒,即可不瞋、不恨、不怒、不執著。最後則不必提醒,對境亦不執著;或境來,即能照了而不執著,甚至境未來,自己已在照了。
境來,能提醒自己而照了,是「第二念覺」;境未來,即能照了,了知其幻,是為「第一念覺」。此時,必定住於體性空中或明空不二上,照了諸相,皆如夢幻。
時時在常寂常照,本寂本照,非寂非照,他已完全泯我——既泯色身之我,又泯思想之我,又泯虛空之我,又泯光明之我。就體來說,他就是「佛」,今後大用無盡,盡未來際廣度有情。
願諸位發願,盡未來際,度盡法界一切眾生。
唵啊吽梭哈!
恭錄自 諾那.華藏精舍出版《華藏世界》第18期
時間︰民國七十八年四月九日(農曆三月初四日)清明節閉關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