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依觀想安住法界本空而修持,即離一切人我得失,六根不為六塵所膠著,即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們住於觀想法界本空,剎那破我執及法執,但空執仍未破。
空執即「無始無明」,也為「根本無明」。須賴念念安住、觀想法界本空的淨念,直待功德圓滿,無明一破,即見本來。

眾生輪迴,皆因無明;破無明,即證本來,不為妄想、顛倒、妄執所纏縛故。而釋迦牟尼佛也運用心念、思想修持,不分別、愛憎、取捨,六根不為六塵所膠著,塵勞、邪見不生,此時為第七地、第八地菩薩境地;持此淨念相續,破無明、見本來,才是佛的境地。
圓覺宗藏密寧瑪巴修心法門,是由果地起修。因為最終所證為最初所修的,為最迅速、無迂迴、最了義的修持,終點即為起點。
「法界空」即為起修的觀想法界空、所證的明空法界——體大、性大、相大、用大,圓滿無礙。佛性,即此明空法界,充塞十方虛空法界,也即涵攝了「豎窮三世」(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及「橫遍十方」(指空間,由自己的家,擴大到臺灣,再擴大到地球、太陽系,再擴大到銀河系、千百萬銀河系,如是擴大無量無邊)。此「起修即終點」,即證入法界明——用大、相大圓滿,即證法界空——體大、性大圓滿。此心法一超直入,無迂迴曲折修持,可以即身成證,或當下即悟證本來。

無上部瑜伽大圓滿的修持法︰「一切法本在菩提心中圓滿具足,無為本具,不證本得,無修亦無證。」當我們念念安住法界空而入證法界空,同時起度盡法界一切眾生的大願,即為「大菩提心」,此為無始以來的眾生及佛本具的。「佛性」、「自性」、「本體」、「圓覺」、「大圓滿」、「菩提心」,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所謂「體性不異,相用不異」。
生死涅槃、一切法,在圓覺中本來不生,於能所中了不可得,《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云︰「眾生如夢如幻,涅槃亦如夢如幻。設若有超越涅槃者,亦如夢如幻。」由此可了知︰生死涅槃猶如昨夢,了不可得,請問還有什麼值得可取、值得可捨的?
恭錄自 諾那.華藏精舍出版《華藏世界》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