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修持開示

〈七十八年元旦閉關開示〉︰化身境界——三密相應,願行相應


智敏慧華上師教育基金會

2023/09/21

  佛的法身和報身,都已經講過了。那麼何謂「化身」呢?化身即是諸位自現的本尊身,與本尊三密相應即是佛的化身。達此化身境界,須於行住坐臥中,身體的一切行為、口中的言語、心中的思想,都要以佛為模範——佛如何行、如何言、如何思,自己亦當如何行、如何言、如何思,並虔發大願。法界中沒有一尊佛,不是在因地時發下菩提大願,並以此願作為最後目標,不畏艱困地歷劫圓滿願行,才得圓成菩提。

  菩提大願,也就是廣度眾生的願︰「自發初心,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遍度法界一切有情;若有一眾生不得度者,誓不取正覺。」這願就是成佛的因地種子。這願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豎窮」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過去雖已過,現在和未來則畢竟要掌握;「橫遍」即遍度十方有情,十方三世的有情都要度盡。因為真心即法界,若要證到清淨圓滿的真心,就要將自心(即法界)一切眾生度盡,才能圓滿菩提。在因地播下豎窮橫遍的種子,在果地當然能證到十方三世一念的圓覺。

  願雖廣大,進一步更要去實踐並圓滿它。我們在廣度眾生前,一定要自度——會游水才能救溺,所以從今以後分秒皆要珍惜,每一個念頭都不染外五塵與內五毒。自證空性後,不可像三乘聖人一樣,自己享受寂滅之樂,而不來廣度眾生。其實三乘聖人亦並非不度眾生,譬如臺灣最近圓寂的某位聖僧,已證到三果羅漢的聖位,住世時亦是廣度眾生,但畢竟不同於菩薩乘的豎窮三世、橫遍十方的平等、遍滿、廣大的普度。是故菩薩發心,證到空性而不住空,要由空性中顯種種無邊妙用,來廣度群生。既不住外五塵、內五毒的「有」邊,證空時又不住「空」邊;空有皆不住,直顯中道;智不住生死,悲不入涅槃。如此而修,才能將凡夫的生滅心改革為不生不滅的大菩提心、大慈悲心。

  (以下傳「金剛薩埵心月觀法」從略)

恭錄自 諾那.華藏精舍出版《華藏世界》第17期〈七十八年元旦閉關開示.慧華上師開示(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