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修持開示

〈七十八年元旦閉關開示〉︰發菩提心,實修實證


智敏慧華上師教育基金會

2023/09/27

實際修證,動靜交替修持

  密宗重視實修實證。因此,近年來我與慧華上師大力提倡閉關,不僅要弟子們在理上徹底瞭解,在實際修證方面,也要繼續努力。

  各位都是居士身,若要即身成就,必須從「靜中修」和「動中修」兩個方向下工夫。靜中修時攝心,將體悟擴充成片;再將靜中修得到的智慧、禪定功夫,延長、涵攝到動中修。動中修比較難一些,但是以居士而言,在動中的時間較長;在動靜互相交替的修持中,功德往往並不亞於巖洞中閉關,甚至更為究竟。所謂「出污泥而不染」,各位要有這方面的信心。

  在動中修要「自覺覺人,自度度人」。如果只自己修證,而不度六道眾生,令他們解脫,這是小乘的思想。我們學佛,要普度六道父母脫離苦海,這才是「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圓滿福慧資糧

  學佛,在皈依後要有實際的行動。若要出離輪迴生死,明心見性,必須圓滿福慧資糧。釋迦牟尼佛曾經開示弟子︰「若欲了生脫死,即身成佛,無須他法,只要發菩提心即可。」「發菩提心」就是關懷他人比關懷自己多,處處要利益眾生——在福德上利益眾生,在智慧上也利益眾生。這就是圓滿福慧資糧最好的方法。

  發菩提心利益眾生,要「三輪體空」,不求任何回報。發菩提心必須要有具體的行動、目標,這就是「發願」。發願無須太多,而以「做得到」為主。到了明年,你修持的程度提高了,還可以修正或增加,但是最要緊的是不可以「違願」。願不是在嘴巴上講,也不是在文章上寫,而是在實際利益眾生的工作當中去實行,流露出來。我們學佛的人要「說一句算一句」,不要做表面工夫,不要做虛浮的事情。

  我們發菩提心,處處依願而行,即身必可成就。只要你守戒,願行一致,隨著你修持的精進程度,願力和功德會日漸增長。這就是你成佛的資糧。

養成自己覺照的習慣,徹底地改進自己

  發願之後,常常要覺照、反省自己。每天晚上要檢討自己白天的心念及所作所為,有沒有違背自己發願的精神。由於諸位尚未成就,常常舉心動念就會有所違犯,所以要經常養成自己覺照的習慣。

  有錯誤的時候,不要自己原諒自己,要立刻懺悔、改正。各位既已皈依、發菩提心,並且奉持戒律,就是真正的佛子、未來的佛,將來都能像阿彌陀佛一樣有一個報土,因此不要小看自己。

  成佛的路途雖然有很多困難,唯一的辦法就是一步一步地去走,中途不要洩氣;休息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休息是為了增加自己在菩提道上更大的活力、更大的成功。不要一受到困難與阻礙就被打倒,即使一時被打倒,也沒有關係,但是要馬上警覺自己趕快站起來——這就是菩薩的精進。

  這樣常常地覺照自己,進而徹底地承認錯誤、徹底地改進自己,這就是「自覺」。倘若自己沒有覺,就沒有能力去覺悟眾生。

實踐重點依據,知行合一

  茲摘錄十個重點,提供給各位作為實際行動的依據︰

第一、我們要具正知正見,菩提道中才不會偏差。一切行為要依照戒律而行,不要違反禁律;常常要覺照自己,如有違反戒律時,要馬上懺悔。懺悔的目的是「不要再犯」,千萬不可存著「反正可以懺悔」的心,懺了又犯,犯了再懺;這樣一直犯一直懺,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我們必須從自性中起,念念自淨其心,斷卻妄念及一切情見、分別。如此念念相續,貪、瞋、癡三毒必能清除,這才是根本的懺悔。

第二、對上師、歷代傳承祖師,必須有絕對的信心;誠心地如教修行,遵守密宗戒律,如「金剛乘十四根本戒」、《事師五十頌》等。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尊長及自己父母不孝順的相當多,所以這點大家也要確實地做好。

第三、對所有的眾生不起憎恨心,要完全以發自內心的歡喜心來對待你周遭的人。救度眾生,脫離苦海;眾生的恩,必定要報答他們的。

第四、對於他人的相貌或財富、地位,不起妒嫉的心。這種妒嫉心是過去無始以來的迷惑、習氣所累積下來,所以我們要經常地覺照自己。在社會上、工作上,同行同事會起妒嫉心;在道場中,師兄弟之間也會起妒嫉心。在「金剛乘十四根本大戒」的第三條,特別指出「金剛弟兄起忿諍」是要墮三惡道、墮地獄的。做生意的忿諍在錢財上,學佛的人卻往往在法上面起忿諍;錢財是放下了,法還沒有放下。所以,我們發菩提心要利益眾生多過利益自己,這樣妒嫉心自然沒有了。

第五、對於我們身外之物,不要起貪心;即使細微的貪念,也要特別注意。

第六、學佛的人——無論是在家眾或出家眾,不要為了自己的生活享受來積聚財富;應當為了弘揚佛法而將財富施予窮困的人,使得他們幸福,而不要有希求回報的心。連基督教都有「施比受更幸福」的教義,作為佛弟子,倘若真能感覺「施」比「受」愉快,就做到了這一條。這個功德,比將錢財存在銀行裡要有意義得多。我們要把錢財存在「法界裡的銀行」,追求法身的成就;不要存在世間,為色身而受用。

第七、佛弟子應修「六度」(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作為日常修行的功課。

第八、「慈、悲、喜、捨」是佛弟子應該努力去做的工作,這些對象應該擴及六道眾生。

第九、我們對於畜生道的有情,要起悲愍之心。牠們因過去的業力,才墮入畜生道。我們千萬不能殺害牠們,或者養魚、養鳥,作為觀賞用。雖然加以餵食,卻將牠們關在籠裡,使牠們失去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是非常自私的行為,佛弟子應當戒除此放逸之行。

第十、我們要護持正法,並保護自己心中的菩提種子。菩提道上,困難重重,要一一以毅力去克服;縱有再大的艱困,亦不應退失菩提心。

以上十點,重在實踐;知行合一,方是真佛子。

  本次方便閉關共修,希望已發願者,要加強自己的願力;未發願者,要發起菩提大願。發願,應以以下四點作為基本精神︰

一、我們應發起真實願力,生生世世護持師門。

二、我們在生活當中,應多閱讀經典,以充實正法的智慧,提升本身的修持。

三、在修持中體驗智慧,並以此智慧永無疲厭地自覺覺他,令所有眾生對佛法和密宗有正確的認識,進而學佛。

四、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財產,也要護持正法,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弘深誓願。基於護持正法之善根,爾後必可生生世世見聞佛法,修持正法,究竟解脫。

恭錄自 諾那.華藏精舍出版《華藏世界》第17期〈七十八年元旦閉關開示.智敏上師開示(元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