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念蓮華

一念蓮華生命關懷講座「生死自在的樂章」活動報導


編輯室

2023/12/02

  圓覺宗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教育基金會於今年七月七日假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舉辦一念蓮華生命關懷「生死自在的樂章」講座。現場約有二百位學員參加,分別是來自各地醫院的志工、教師,以及關注生死議題的社會大眾。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圓覺宗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陳聲漢居士、中華佛教居士會理事長王艾居士以及財團法人臺北市艋舺龍山寺副董事長黃書瑋居士,均出席參加。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教育基金會陳聲漢董事長開場致詞時,向大眾勉勵︰「人身非常難得,一定要珍惜。我的兩位恩師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提醒我要『念死無常』。有生必有死,生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生死無常、不求了脫生死。……平常修行,導歸極樂,有四個口訣︰『眼觀佛像;耳聞佛號,口念彌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返聞自性念佛;『願求極樂』當下即極樂,安住極樂。把要去極樂世界的條件,作為平常的修持及準備功夫。……依《佛說阿彌陀經》所說,往生極樂『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故平常應多行十善,廣種福田。而最大的福田,莫過於幫助臨終者臨終最後一念憶佛念佛,願求極樂。諾那.華藏精舍助念團全省有十五個助念團,歡迎大家一起來做利生成佛、成菩薩的工作!」龍山寺副董事長黃書瑋居士也鼓勵大眾,念佛並非消極之事,而是積極地瞭解生死問題,藉由念佛法門提起正念,達到自在解脫。

  上午的課程,邀請了大悲學苑的臨床安寧宗教師德嘉法師,為大眾分享《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一書。德嘉法師為大家說明出版這本書的緣起,並問在場大眾︰「『安樂死』與『安寧療護』有何不同?」法師分享了一個結論︰安寧療護做得好的地方,不會有安樂死的聲音。法師長期在醫院關懷,看過不下數千場的生離死別,每次詢問大眾的問題,總是發人深省︰「大家覺得安樂死通過之後,這個社會的痛苦就會減少嗎?」「活著太痛苦,所以去安樂死,請問這樣能夠善終嗎?」「安樂死是表示人對死亡很灑脫嗎?」該如何做,才是對病患最好的呢?法師進一步說,會安樂死的人其實是很怕死的,但更怕的是死亡一天天逼近的極度恐懼感;因為不想承受這種感覺,所以寧可選擇快快了斷。以佛教的角度來看,帶著恐懼不安的心情結束生命,只能在六道中繼續輪轉,當然不是善終。法師仔細地分析了「安寧療護」與「安樂死」的差異,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生死觀念。

  接著,法師拋出幾個問題︰「如果你要死了,你覺得在怎樣的環境及條件下,你是善終的?」「你覺得自己要得到哪些協助,才是善終?」法師分享了一個案例︰某病人罹癌已經六年,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卻還在做標靶這一類積極性的治療。法師說︰「這時法師去關懷有用嗎?是沒有用的。其實很多時候的關懷,首先是要進行醫療層面的溝通,要用此刻最適合病人的醫療方式,才能對病人有即時的舒緩作用。身、心、靈三個面向,首先身體上要舒緩,才能走入心理、靈性層面。」

  法師繼續向大眾介紹《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一書的架構,以及多個經典案例。例如︰在關懷一位阿嬤時,怎麼跟阿嬤說要「憶念彌陀」呢?當時,法師看著阿彌陀佛接引圖跟阿嬤說︰「現在我們陪著您走,走到最後。有沒有看到阿彌陀佛的手呢?未來,就由阿彌陀佛牽著您走哦!之後阿嬤看到我來,就會伸出手來。」法師的善巧引導,讓全場聽眾都會心一笑。法師也說明︰每個案例都有其獨特及錯綜複雜的家庭因素,因此一定要事先瞭解並觀察病患的情況;如果未經觀察與瞭解,直接將所學的關懷技巧一股腦兒地用在身邊的案例上,恐怕會出現反效果。

  法師一直殷切鼓勵大眾︰透由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最大的財富就是今天學習「安寧療護」之後,回去跟您的家人傳達這些觀念,讓他們了解。如果等到最後一刻要做醫療決策時才知道,這樣都為時已晚了。

  下午,由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教育基金會總幹事丁志勇居士,為大眾介紹從顯密淨土法門掌握臨終與中陰時期的往生關鍵。丁總幹事首先透過《西藏生死書》中喇嘛左頓面對死亡時的信心,以及一位平凡的居士帶著笑容往生的案例,來傳達「生命的終點,正是無限希望的起點」的觀念,並介紹為何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可消除面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藏傳佛教中陰救度法闡述︰當身體的外分解(四大收攝)與內分解(識入中脈)結束之後,就是真正死亡的時刻。這時,應當如何掌握這最後的一念呢?專注在這一念,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最重要的關鍵。

  丁總幹事也轉述圓覺宗 慧華金剛上師的開示︰當自己感受到四大消融的某幾個境界時,自己五官的功能也漸漸失去,慢慢就要沒有知覺。但是那個聽覺,聽的聲音還聽得到,聽到家人的聲音;但是聲音輕輕的,越來越遠,越來越輕微細弱。這個時候,就要曉得這就是自己要捨報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一定要曉得非常要緊、關鍵的「最後的一念」快要到了!世間一切都不要擺在心上——父母、子女、眷屬、財產、名譽、權勢、地位……什麼都放掉,專注這一念。怎樣累、怎樣沒有氣力,都要堅持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聖號,祈求佛菩薩來接你往生淨土,你就一定往生極樂世界。臨終往生淨土的三個要訣是︰一、眼觀或心想佛像,二、口念或默持佛號,三、一心發願往生淨土。

  接下來,丁總幹事介紹諾那.華藏精舍助念團對亡者斷氣後八小時之內的導示要點——如何引導亡者放下娑婆,專注在「阿彌陀佛」這一念。此外,對人往生後四十九天的中陰時期所會顯現的景象,以及所須採取的應對方法,都有簡明扼要的介紹。最後,丁總幹事以三點「往生淨土必成精要口訣」,圓滿講題︰

  1. 世間是幻,什麼都帶不走。臨終或捨報後須完全放下,全心念佛持咒,方能蒙佛接引。
  2. 中陰期一切境界皆是虛幻、是夢,不是真的;須不取不捨,一心念佛持咒。
  3. 佛的光明非常強烈,有如百千顆太陽那麼強烈。由於中陰身已無質礙色身,故只要心想投入佛光,或自己當下祈求接引,即能往生淨土;惟暗的光不可去,一去就會墮入輪迴,受苦無量。

  經過全天的學習、分享之後,司儀請在座的學員們踴躍填寫問卷,心得回饋,以協助提供未來講座的規劃方向。學員們反應熱烈,共回收53份問卷,咸感收穫良多,並有許多學員表示希望未來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安寧療護訓練,以及實際參加助念團培訓,並建議本會辦理「臨終」助人陪伴者之實務操練工作坊等課程。

  回收問卷統計數字:

  • 94%的學員對本活動內容「滿意」。
  • 92%的學員對「生命的臨終關懷」課程覺得很有收獲
  • 73%的學員對「佛教生死觀」課程覺得很有收獲
  • 86%的學員覺得「了解臨終關懷的要領」
  • 67%的學員覺得「了解顯密淨土法門如何幫助亡者往生淨土」
  • 75%的學員覺得「明白佛教生死觀的內容」

  「一念蓮華」生命關懷講座啟發了人們面對生死的新思維;更提供了方法,幫助自己也幫助身旁的親友,進一步達致生命整體的圓滿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