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佩嫻
出版社:金剛贈經會
出版日期:1987 年 7 月
舍利是梵語,華譯為「遺身」或「靈骨」。
印度雖有火化的民俗,但我們很少見到在印度一般俗人的遺體上發現的舍利子,相傳佛滅度火化後,得碎身舍利四斛八斗之多,引起八國的國王覬覦而相爭不下,幾乎動武戰鬪。如處胎經云:『爾時八大國王,優塡王,頂生王,惡生王,阿闍世王,最豪兵馬王,容顏兵馬王,熾盛兵馬王,金剛兵馬王,此八大國王共諍舍利,各領兵衆列住一面,各言佛舍利我應獨得,大臣優波吉諫言,諸王莫諍,舍利應分,普皆供養』。又云:『八王分得舍利,各還本國起塔供養』,一九五六年冬天,星洲佛教代表團出席尼泊爾第四次世界佛教聯誼會時,順道朝禮尼國首都甲滿他的聖地——瑞蔭蕪山,山上在五佛塔旁所供養的舍利,據說就是佛滅度後迦毘羅維國(現今之尼泊爾)王分得的一分,保留至今。在那裏拜舍利的人又說,塔上亦常有舍利落下,可以拾到。這就說明了佛身的舍利,對於佛教的信徒,具有靈異的感覺,不是從普通一般人的遺身上所能引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