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生智業

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建造佛塔


則是在公元955年時,唐朝滅亡後,戰爭頻仍五代十國,吳越國王錢弘俶,目睹了殺業和人世的無常,因此仿效阿育王,敕造八萬四千金塗塔,塔內安奉了《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吳越王-錢弘俶
吳越王-錢弘俶

吳越王錢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剛、精鋼造八萬四千塔

吳越國自錢鏐立國以來,歷代錢王無不以“奉佛順天,保境安民”為根本信條。在三代錢王之中,尤以錢弘俶(西元947——978在位)奉佛最為虔誠。錢弘俶繼承王位以後,他曾多次將寧波阿育王寺中的佛舍利迎請至杭州供奉,並且還在王宮中專門供有“佛螺髻髮舍利”。

雖然吳越國偏安江南,但在趙宋王朝一統天下的趨勢及西湖水患的背景下,為祈求佛祖“驅災鎮邪,保境安民”,錢俶仿效印度阿育王的故事,廣造《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並依據該佛經所示,以金鋼鑄造八萬四千佛塔(即俗你“金塗塔”),並在佛塔中間封藏《寶篋印陀羅尼經》(即法身舍利),以杭州為中心,頒發吳越國全境,分別供養,此事歷時十年方成;其中最珍貴的一座金塗塔,在其中就供有原本深藏于宮中的“佛螺髻髮舍利”,錢王將其移至西湖之濱,專門為建雷峰塔以奉安之。塔成之後,依塔還建有佛寺(即顯嚴院),北宋二年(西元1065)曾有名僧廣慈法師主持之。

佛塔再現 流布宣揚

在雷峰塔地宮中鎮以佛螺髻髮舍利,並在雷峰塔及塔磚中庋藏佛經——即佛之法身舍利,這些事實足以證明:雷峰塔本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奉安佛螺髻髮舍利而建,其性質無疑當屬“佛舍利塔”。 

吳越王錢弘俶並將五百寶篋印塔頒至海外。祈求海潮平息,水患不興,果獲靈應。寶塔頒至海外,使得寶篋印塔在日本廣受重視,千年來大量建石塔,造型皆仿錢弘俶所贈塔,影響極為深遠。至今完整保存在日本的就有五座,福岡誓原寺保存的“寶篋印塔”便是其中的一座,至於“寶篋印塔”對日本後世的影響,看看遍佈寺院、神社中大小各異的石質“寶篋印塔”便可略知一二。

相關文章

推廣淵源

歷史上第一次建造佛塔

阿育王原本是通過暴力獲得統治權力,並發動戰爭征服其他國家和人民。後來目睹戰爭帶給人民的巨大災難和痛苦,受到極大震動,深切懊悔。

閱讀文章

推廣淵源

歷史上第三次建造佛塔

緣起於祖師傳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法,智敏慧華金剛上師即對此法極為重視,因而開啟了造塔的殊勝因緣。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