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類烏齊寺簡介

一、圓覺宗不共心印傳承第五代祖師諾那呼圖克圖根本寺院

  諾那祖師的故鄉,按現今的地理區劃,位於昌都地區,在西藏自治區的東面。昌都,自古以來均為康藏要道。因其南通滇緬,東連川邊,西抵拉薩,北接青海,歷來為邊陲與內地的經濟、文化往來的交叉重迭之地。歷史上的「唐蕃古道」、「茶馬古道」都由此深入藏區。

  昌都西北方向百餘公里處是類烏齊縣。在縣城北面約三十公里的地方,有座聞名康藏地區的殊勝寺院——「類烏齊寺」,始建於西元1277年,本名「揚貢寺」,藏語稱為「格培林」,建築結合藏、漢及尼泊爾風格,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這裡就是諾那祖師陞座、修學、駐錫、統理的根本寺院。

  諾那祖師五歲時,在家鄉格雄山谷附近一處叫「古汝隆」的地方,拜尋到自己的根本上師——大持明貝雅達賴尊者(1827~1897,法名「瑞津札巴」,降生於現今類烏齊縣,為圓覺宗不共心印傳承第四代祖師)。「古汝隆」是蓮花生大士(印度烏仗那國人,圓覺宗不共心印傳承第三代祖師)修持的聖地。諾那祖師曾謂︰「蓮花生大士,是合阿彌陀佛之身、千手觀音之口、釋迦佛及一切佛之心而成,為諸佛菩薩身、口、意之三密金剛應化身,釋迦佛早有懸記。」「貝雅達賴祖師,是金剛手菩薩之化身,體貌甚威嚴,心甚慈悲。無論何人拜見,均不敢仰面而視。」諾那祖師七歲時,經大持明貝雅達賴尊者的親傳弟子——類烏齊寺第七世吉仲活佛「吉仲.逞列強巴迥乃」(1866~1923)認證為「金塘活佛」的第七世轉世,迎請回寺坐床,法名「逞列匠磋」。由此,諾那祖師開始系統地接受金剛上師與導師活佛的培養。

二、類烏齊寺於康藏地區的政教地位與影響

  諾那祖師所在的類烏齊寺,是一座極為殊勝的寺院。在類烏齊寺七百多年的歷史中,這座殊勝的寺院在康藏地區具有相當大的影響,享有獨特的政教地位。之所以如此,這與其所處的優越的經濟地理位置,以及在藏傳佛教流派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密切相關。類烏齊寺所在的類烏齊鎮,在歷史上即是一處南來北往的要衝之地。至今,從北向南連接青海、西藏、雲南三省的214國道通過這裡,從西藏的東大門昌都往西去拉薩也要通過這裡。正因如此,類烏齊鎮在歷史上就是過往商人與貨物的集散之地。

  西元1285年,類烏齊寺「查傑瑪大殿」奠基修建,並於西元1328年「鄔金貢波」任法臺時竣工。查傑瑪大殿向以雄偉壯觀、沉穩莊嚴的氣勢與眾多珍藏的佛像、經典、聖物而聞名於世,當地民眾更流傳著「先去朝拜拉薩的大昭寺,而後再去查傑瑪大殿」的說法。西元2006年5月25日,查傑瑪大殿作為元至清時期古建築,被政府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而由查傑瑪大殿落成開光典禮演變而來的「仲確節」,延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藏曆六月十五日的仲確節,來自雲南、四川、青海、甘肅各地的行商紛紛趕到這裡,甚至在集市上也可見到來自印度、緬甸的客商。節日期間,各地客商與當地信眾,集商品交易、朝拜巡禮為一體;集市上,熙熙攘攘,熱熱鬧鬧。而類烏齊寺的「金剛舞」,以及來自各地不同民族的信眾旋遶查傑瑪大殿,旋遶德欽頗章神山(類烏齊寺依鄰的後山),所呈現的則是更為虔誠的心靈訴求。

  自古以來,類烏齊寺在康藏地區的政教地位受到中國歷代中央王朝的重視。史傳,元朝泰定帝(1293~1328)在位時,瑪卡太后在赴藏區朝聖途中,將自己一半的財產供養給寺院(類烏齊寺現建有紀念瑪卡太后的時輪佛塔);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冊封類烏齊寺第三任法臺「曲吉.傑哇堅贊」為國師,並賜封冊、印信和衣帽;清康熙帝(1654~1722)冊封類烏齊寺三大活佛傳承之一的吉仲活佛為「呼圖克圖」(清朝賜予蒙藏地區大活佛的封號,蒙古語意為「聖者」);清雍正帝(1678~1735)賜封類烏齊寺第十三任法臺「帕確.阿旺朗嘉」予「諾門罕」(蒙古語意為「法王」)名號與印信;清乾隆帝(1711~1799)賜封類烏齊寺「桑傑伊喜喇嘛」為「金塘活佛」;清雍正年間,朝廷賜給類烏齊寺「法振西陲」的匾額……。於是,類烏齊寺在歷代帝王的多次冊封之下,加之自十三世紀中葉以來康藏地區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以及類烏齊鎮自古以來商品貿易聚散地的輻射性影響,從而類烏齊寺在歷史上所獲得的政教地位,獨特且又顯赫。

  在整個藏民族均持宗教信仰的康藏地區,類烏齊寺在宗教方面的地域性影響十分深遠。類烏齊寺為藏傳佛教達隆噶舉派的根本寺院之一,由「噶斯.桑傑文喇嘛」(1251~1296)於西元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始建。至第十二任法臺時,形成了活佛轉世系統,共有「吉仲」、「帕確」和「夏仲」三大活佛系統。達隆噶舉是藏傳佛教帕竹噶舉的一個支系,由達隆塘巴.札希貝(1142~1210)創建於拉薩以北彭波的達隆地方(今林周縣境內)。類烏齊寺作為下部達隆的根本寺院,也就是通常所稱的「主寺」,在歷史曾有五十八座下屬分立的寺院,分布在昌都、青海、四川、雲南等地;規模最大的時候,常住的僧人達二萬五千人之多。西元二十世紀中葉,類烏齊寺常住二千名左右的僧人,現今也有八百名左右的僧人——可見類烏齊寺在康藏地區的規模與影響。

三、智敏.慧華金剛上師與祖寺類烏齊寺的交流

諾那寺佛學院歷代傳承祖師塔像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住世時,為感念 諾那祖師於漢地廣傳無上密法之恩澤,尤對祖寺類烏齊寺長期表達關心及護持,與第二十三任法臺登真活佛(1941~2012, 諾那祖師親外孫)共同修繕貝雅達賴祖師見解脫塔、諾那寺(現為僧眾佛學院)、時輪金剛吉祥寶塔,修建釋迦牟尼腳印殿、第六世帕確呼圖克圖吉祥靈塔、喇嘛僧房,並協助寺院僧眾醫療、護持年終瑪哈嘎拉護法大法會等。

  類烏齊寺現任法臺第七世帕確呼圖克圖(諾那祖師曾外孫)為感恩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反哺祖寺,每年於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圓寂紀念日,皆舉行放生法會,以紀念兩位恩師,更提醒弟子們憶念上師,勿忘眾生,勿忘世間如幻。

諾那寺佛學院僧眾持誦《大藏經》

世間圓滿如何而齊全,亦如受用雜毒之食般,
能賜恆常安樂乃正法,一緣由衷而修乃勝理。

暇滿難得此世尋香城,一切無常業果熟不虛,
一無所求當以厭離心,轉心出離輪迴乃勝理。

命難不捨三寶發心穩,淨治二障勤積二資糧,
前行未熟難現正行果,清淨自心淨治乃勝理。

解脫命根乃是金剛持,敬信定依本傳上師海,
勤修深道上師之勝道,祈禱降四灌頂乃勝理。

勝共成就源泉乃本尊,現空天尊無詮咒之相,
妄念自解脫之心輪藏,勤修具三壇城乃勝理。

寂止安住不動等持穩,後得如幻之中而護持,
空性元成自解大手印,步入四瑜伽道乃勝理。

外之顯現迷亂無諦實,內之心性無實觀空性,
中間分別了知為客塵,所顯護持本面乃勝理。

顯現莫落常見之耽執,空性莫墮斷見現空之,
正念赤裸無礙離諸邊,護持本初證悟乃勝理。